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地下水水质监测的技术规范

地下水水质监测的技术规范

更新时间:2025-10-15点击次数:131
地下水水质监测技术规范要点  
一、监测点布设规范  
布设原则  
代表性:监测点需覆盖不同水文地质单元,反映区域地下水质量及空间变化。  
连续性:优先利用现有民井、生产井或泉点,保持监测数据长期稳定。  
重点监控:针对供水含水层、污染源周边、地下水漏斗区及特殊水文地质问题区域加密布点。  
动态调整:每5年评估监测网运行状况,根据污染源变化、开发活动等优化点位。  
布设要求  
区域监测:沿地下水流向与垂直方向结合布点,控制性监测点覆盖补给、径流、排泄区。  
饮用水源区:以开采层为重点,存在多含水层时需监测与目标层存在水力联系的含水层。  
污染源周边:  
工业集聚区:上游设1个对照点,下游垂直流向布设3个以上扩散监测点,两侧各1个。  
尾矿库、危废场:上游、两侧及下游布点,评估污染扩散。  
特殊地质区:岩溶区追踪暗河出入口,裂隙区布设连通裂隙网络,加密潜在污染源分布区。  
二、采样与保存技术规范  
采样频次  
背景值监测井:每年枯水期采样1次。  
污染控制监测井:单月采样1次(全年6次),若连续两年某项目低于控制值1/5且无新增污染源,可调整为枯水期1次。  
饮用水源监测井:每月采样1次。  
应急监测:污染事故或特殊情况下随时增加频次。  
采样方法  
采样前准备:制定计划(目的、点位、项目、时间、路线、人员分工、质量保证措施)。  
采样器材:使用专用采样器,避免交叉污染。  
现场监测:同步测定pH、电导率、溶解氧等指标。  
样品保存  
保存条件:根据检测项目选择冷藏(4℃)、添加固定剂或避光保存。  
运输要求:24小时内送达实验室,防止振动、高温或阳光直射。  
三、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  
常规监测项目  
物理指标:色度、嗅和味、浑浊度、肉眼可见物。  
化学指标:pH、总硬度、溶解性总固体、硫酸盐、氯化物、铁、锰、氨氮、硝酸盐、亚硝酸盐、高锰酸盐指数。  
微生物指标:总大肠菌群、细菌总数。  
放射性指标:总α放射性、总β放射性。  
特征污染物监测  
工业污染区:根据行业类型增加重金属(汞、砷、镉、铬、铅)、有机物(苯系物、卤代烃)等。  
农业区:监测农药残留(六六六、滴滴涕)、化肥相关指标(氮、磷)。  
 

扫码加微信

服务电话:

北京市经济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院 luolinlin@jxzdkz.com
Copyright © 2025北京京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备案号:京ICP备14005324号-7